西北春分农事忙:科技赋能春耕 传统智慧焕新机(图文)

       春分至,万物苏。随着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北归,我国西北地区迎来了昼夜均分的春分节气。在陕西关中平原、甘肃河西走廊、新疆塔里木盆地等传统农区,广袤的田野间已奏响春耕交响曲。这个承载着传统农耕智慧的节气,在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加持下,正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

智能装备助力精准春播‌

       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的棉田里,装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播种机正沿着预设轨迹匀速行进。"过去人工播种每天最多30亩,现在无人播种机日作业量达300亩,株距误差不超过2厘米。"棉农马建军操作着手机APP,实时监控着播种深度和土壤墒情。作为我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,新疆春分时节棉田整地、铺膜、播种全面展开,全区推广的"干播湿出"节水技术,较传统种植方式节水达30%。

陕西渭南的智慧农业示范区里,农用无人机群正在麦田上空进行"一喷三防"作业。农技专家王海涛介绍:"通过多光谱遥感监测,我们能精准识别小麦苗情,将除草、防虫、追肥工序合并作业。"目前全省已建成280个粮食生产"无人农场",春管效率提升40%以上。

传统农谚里的现代演绎‌

       "春分麦起身,肥水要紧跟"的古老农谚,在甘肃张掖的制种玉米田里有了新注解。农艺师李建国手持土壤检测仪,根据实时数据调整施肥方案:"土壤EC值显示氮元素偏低,需要增施缓释肥。"在祁连山下的戈壁温室中,农户们运用物联网技术,让"春分吃春菜"的习俗突破季节限制,水培韭菜、盆栽香椿等时令蔬菜通过冷链物流直供东部市场。

       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种植园里,酿酒师们遵循"春分祭藤"的古礼,同时运用气象大数据预测霜冻风险。"我们在葡萄藤出土上架时安装智能传感器,当气温低于-2℃自动启动防冻系统。"葡萄种植大户杨志刚介绍,这种古今结合的管护方式使葡萄成活率提高至98%。

特色农业激活春耕图景‌

      青海海东市的互助土族自治县,高原冷凉蔬菜基地内,菜农们正抢抓农时移栽娃娃菜苗。农科所培育的"青春1号"抗寒品种,配合双层覆膜技术,使蔬菜上市时间提前20天。而在海拔3000米的玉树藏区,牧民们遵循"春分转场"的传统,利用北斗定位项圈规划牛羊迁徙路线,实现草场科学轮牧。

       陕西延安的苹果园里,果农们操作着自走式喷雾车进行清园作业。植物保护站推广的"石硫合剂+生物菌剂"组合方案,既延续传统病虫害防治智慧,又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。当地建立的数字果园管理系统,可精准记录每棵果树的生产履历。

政策护航保障粮食安全‌

       西北各省区春耕期间出台多项惠农政策。新疆安排2.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机购置补贴,甘肃向72个产粮大县派出科技特派团,陕西实施"吨粮田"创建工程,宁夏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"百日会战"。农业农村部门统计显示,截至3月20日,西北地区春播粮食面积已完成计划的28%,较去年同期快5个百分点。

       春分时节的西北大地,传统农事智慧与现代科技手段水乳交融。从无人机巡航的棉田到数字管控的葡萄园,从智能温室的时蔬到云端管理的牧场,这场关乎国计民生的春耕实践,正在书写着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西北篇章。当古老的二十四节气遇见现代农业技术,不仅延续着"应时而作"的农耕文明,更激发出保障粮食安全的新动能。

延伸阅读:

标签:

上一篇:乐享生活网站法律申明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发表留言